读后感——《管惟炎口述歷史回憶錄》

回北京的火车上,无聊的我在笔电里乱翻,只想找点东西打发时间。在一个放各种各样我觉得高大上的我看不进去的文档的地方(里面既有 Element of Style, 也有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等等等等)文件夹中,我发现了一个叫“归档”的子文件夹,创建时间是2010年,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点开看了看才知道这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载的蜗壳中科大的前任校长管惟炎回忆录,他也是方⬤之先生当时的上司,⬤四之后去国,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教授物理。在火车上因为笔电的电池不够,看的时间比较短,回到北京之后磨磨叽叽又花了几天才看完。因为觉得挺有意思的也算给大家推荐一下这本书吧。

管惟炎先生一身经历极其丰富,出身苏北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却又很早跟随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活动(毕竟还是抗了三分日的),后来先后在哈工大,清华,北大三所大学念过物理。解放后沦陷后他被选去苏联留学,跟随诺贝尔奖获得者卡皮察(有意思的是,维基说这个人曾经研究过球状闪电,大刘的粉丝应该很容易就能想起那个四米高的白金板吧w)学习低温物理,归国后担任过中科院物理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后来因为“不乖”和方励⬤先生一起被免去了职务,六⬤之前的1988年出国访问,⬤四之后也就没有回国,后来被民国政府网罗去,在位于新竹的国立清华大学给学生教授物理。2003年因为车祸去世,享年74岁。

同样是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成绩优秀,早年深信共产主义,管惟炎先生却比他的江苏老乡林昭先生幸运了太多。事实上,因为这两人的命运差的太远,导致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思考这其中的原因。书中说到,管惟炎先生中学时代作文写的非常好,另一方面,他中学的物理老师也让他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在犹豫是学文科还是学理科。权衡之下,他还是选择了物理。这个选择至少在三个方面对他的命运产生了影响:

1. 共产党对于文人的控制和迫害远远超过了科学家和工程师,除了思想控制的需要外,毛泽东本身也是一个重理轻文的人,隔三差五就要找个文人吊上路灯批判一番。而物理所这样的地方则是受到了周恩来不小的保护,文革中受到的冲击也比较小。

2. 因为留学苏联,他错过了反右运动。而林昭就是在这项运动中醒了过来,进而一步步收到迫害。管惟炎觉悟的很晚,或者说他和共产党的割裂也从没有到达过林昭那种程度(大概也是因为他没怎么吃到过苦头吧),在文革中他也就可以说比较少的违心话就能过关。能够在对知识分子摧残最大的两次政治风波中置身事外,幸运女神真的很眷顾他。

3. 在零下271摄氏度的低温下,氦是没有摩擦力的,迷人的物理也让他可以暂时的忘掉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投入到对低温物理的钻研上去。对他来说,物理学就是一个避风港。去国之后,很多民运人士在异国他乡身无长技,而且在马列主义斗争哲学中浸淫多年,到了自由的土地上不由得“赢得了天空,失去了大地”,过的十分失意。而精于学术的管惟炎先生和⬤励之先生一样,在异国他乡依然可以成为受人尊敬的大学教授,过着体面而充实的生活。在国立清华大学,他还获得过每年由学生推选的杰出教学奖,更是十分不易。

因为在苏联待过很久,管惟炎先生对中苏体制的差异也有比较深刻的见解。就他看来,政治挂帅,政治压倒一切的做法是中国独一份。

李四光的女儿李林有一次到罗马尼亚的一个物理研究所去参观,最后她说,我是党员,你们这应该也有党支部,有党委书记,能不能跟我们交流党的工作经验。他们说,可以。就把她领到一个实验室一位化验员,说他是党委书记。

另外,在苏联,优秀的科学家,艺术家的收入都是相当高的,甚至比斯大林都高。而在大陆,在改革前,占有特权最多,收入最好的显然是那些“外行领导内行”的党委干部们。也难怪苏联被称为苏修,中共简直就是共产党中的共产党。

中科大冬天的暖气,(相对)自由的校风,以及种种让我回想起来就十分舒畅的事物,很大程度上都要感谢这位老校长。事实上管校长在管理学校方面相当有一套,两次科大学生上街游行在他的斡旋之下,都获得了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至少安徽省政府和合肥市政府都比较满意,中央的态度从两张撤职令上就能看出来了)结果。中科大在80年代招生上的巨大成功(那时中科大能够招到比北大清华还要多的理科状元)也证明了他出色的管理学校的能力。当然了,你国你党怎么可能因为一个人能力突出就让他平步青云。

最后是一则逸闻:
到台湾的时候有位女记者问管惟炎先生,是不是要争取成为中华民国的公民。他回答说我是比你还要资深的中华民国公民。后来他和马英九提起这件事,马英九回答说,整个中国十二亿人口,都具有中华民国的国籍,只是目前没有台湾的户籍。这件事让管对马的印象很好。(当然了,政治家最会做的就是lip service,众所周知,大陆人想拿台湾户籍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